<button id="ip2jm"></button><em id="ip2jm"><object id="ip2jm"></object></em>
  • <button id="ip2jm"><object id="ip2jm"><menuitem id="ip2jm"></menuitem></object></button>
    1. <s id="ip2jm"><acronym id="ip2jm"></acronym></s>

      <th id="ip2jm"><pre id="ip2jm"><sup id="ip2jm"></sup></pre></th>
    2. <button id="ip2jm"></button>

      <rp id="ip2jm"><object id="ip2jm"></object></rp>
    3. 我們非常重視您的個人隱私,當您訪問我們的網站時,請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關個人數據處理的更多信息可訪問《隱私政策》

      走進天隆

      研發創新

      研發團隊

      天隆科技作為國內基因檢測、分子診斷領域的頭部企業,同時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自主研發一直是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公司成立20余年來,建立了一支300余人的研發團隊,其中,碩博學位員工占比40%以上,并引進美籍、韓籍等多位海外專家擔任重要崗位。公司研發團隊目前還擁有多位具有中高級職稱、業內影響力大,入選國家科技部、國家藥監局及國家衛健委技術評審或標準制定專家庫的高級人才。

      自主研發一直是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研發人員的專業背景涵蓋光學、熱學、軟件、硬件、機械、生物、醫學、化學、材料等多個學科,下設崗位包含研發工程師、系統工程師、光學工程師、工藝工程師、嵌入式工程師、測試工程師和算法工程師等多種類型。

      目前研發團隊下設儀器和試劑兩大研發中心,并實現了多項目、跨團隊的互動研發模式,通過與美國猶他大學、英國牛津大學附屬醫院、韓國中央大學、清華大學、國家疾控中心、解放軍301醫院等國內外知名單位保持密切的學術交流,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司的研發能力,保證公司產品的持續更新和技術領先,最終為人類健康提供一流分子診斷產品。

      • 1997
        成立
      • 300+
        研發團隊
      • 40%+
        碩博學位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儀器 試劑兩大研發中心

      技術創新及獎勵

      上世紀,我國核酸檢測設備嚴重依賴進口,為做一款中國人自己的PCR核酸檢測設備,彭年才教授創立天隆科技。經過20余年的艱苦耕耘,天隆團隊終于攻克高端核酸檢測儀器試劑系列“卡脖子”難題,解決了核酸提取易交叉污染、快速熱循環基因擴增溫度均勻性差、集成式MEMS生物傳感以及多靶標核酸檢測等難題,發明高通量多靶標核酸自動化定量檢測技術,讓核酸檢測更快、更準、更安全,檢測通量更大,形成了一體化的高通量多靶標核酸自動化定量檢測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組合。

      公司產品先后在禽流感、埃博拉、豬瘟、新冠等重大疫情防控中得到實戰應用驗證,這些創新技術產品也徹底打破進口壟斷,滿足了國家的重大需求,實現我國高端核酸檢測設備及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天隆科技也因此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9年陜西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西安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眾多科技獎勵。

      • 1.png
      • 2.jpg
      • 3-16.png
      • 4-113.png
      • 5.png
      • 6.png
      • 7.png
      • 8.png
      • 9.png
      • 10.png
      • 11.jpg

      自主知識產權

      科技賦能未來,創新驅動發展。天隆科技始終堅持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的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數十年來,天隆科技陸續獲得10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其中發明專利34項,并有7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還在申請受理中。憑借著強大的創新能力,天隆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榮譽稱號。

      • 1.jpg
      • 2-603.jpg
      • 3.jpg
      • 4.jpg
      • 5.jpg
      • 6.jpg
      • 7.jpg
      • 8.jpg
      • 9.jpg
      • 10.jpg
      • 11-530.jpg
      • 12.jpg